环保,是养猪场面临的第一道“生死关卡”!2022年,首次大举拆猪场开始,此次共拆除生猪养殖场32宗(处),拆除总面积累计约10800㎡!值得重视的是,国家已明文规定不得违法拆猪场,有猪场被拆后起诉当地政府,最终判赔5万元......
大举拆猪场!
据《信息新报》报道,2月24日,武平城管局连续派出三组队伍,分赴武北三镇,集中开展“两违”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拆除永平、大禾、湘店等镇违法生猪养殖场32宗(处),拆除总面积累计约10800㎡,打响虎年铁腕治违“第一枪”。
报道显示,武平县相关部门表示此次行动有效震慑了违法违规养殖行为......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巡查力度,加大打击力度,对违规新建生猪养殖场及复养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发现一处,整治一处。
以下为部分拆除图片:




显而易见,相关被拆猪场在环保上确实存在问题,养殖废水直接对外排放,污染水质、农田、空气。咱们养殖户也切记不能对“养殖污染问题”掉以轻心,因为国家对于养殖环保的把控并未松懈,各地方部门也“养殖污染”更是高度重视!
要认识到,养殖场污染问题是会影响到各地相关部门的“政绩”,建设并维持“美丽乡村”不仅是国家的目标、更是各单位的责任!因此,牢牢控制住养殖污染,是每一个养殖场的“生存底线”。
随意拆猪场,可能违法
但养猪关乎老百姓的“菜篮子”,是民生产业,当今全国的生猪产能也来之不易,故而国家相关部门也多次强调——不能强制对猪场“一拆了之”!
随意拆猪场,甚至有可能违法!
2021年,由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银保监会等6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
将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纳入全国生猪养殖场系统备案......不得违法拆除规模养殖场(户),确需拆除的,各地要安排养殖用地支持其异地重建,并给予合理经济补偿。

此外,《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中也有类似规定。总之,为了稳定生猪产能,各单位不得再违法拆猪场,对于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如果确实因为环保和土地问题需要拆除的,就要安排重建、合理补偿经济损失。
有一位养殖户,在猪场被强制拆除后,就一纸诉状将当地镇政府告上法院......
强拆猪场,判赔5万
据河南省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行政赔偿判决书(2021)豫15行终33号》中获知:
养殖户邓德萍在淮滨县简楼村基本农田上建生猪养殖场一处,后于2019年7月10日被淮滨县赵集镇政府强制拆除。
后将镇政府告上法院,该强拆猪场的行为被法院确认存在违法行为,邓德萍便于2020年5月15日向镇政府提出赔偿申请,赔偿金额463,840元!

在此案中,法院判决原告邓德萍确实是未经批准擅自将基本农田扩建成生猪养殖场,该养猪场便属于违法建筑,故而镇政府强拆猪场的行为虽然违法,但由于该猪场并不属于原告的“合法利益”,因此不支持原告46万多的赔偿要求。
而邓德萍的养殖场虽然并不合法,不过法院判定其猪场拆除后的建筑材料属于其合法财产,却因为镇政府违法强拆的行为而导致损害,最终判被告赔偿邓德萍5万元的建筑材料损失费用。
相较于猪场被拆的损失,5万元赔偿可能杯水车薪!但正因如此,咱们才更不能对“养殖污染、擅改耕地”等问题掉以轻心。
2022年的一号文件中也明确指出: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环保与养殖,也许并不是无法调和的矛盾,一号文件中说的“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就是重要的解决方向,未来希望有关部门、企业能在这方面对养殖户有更多合作与赋能,将粪土转化为金石。